孙涌泉(1918~1993),山东博兴人,1948年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口腔学院,同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口腔医学博士学位。此后曾在成都呈修医院、东北抚顺矿务局医院、北京医学院任口腔科医师。1951年回到济南,先后在齐鲁大学医学院、山东医学院任主治医师、副教授、教授、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主任、口腔系副主任和附院口腔科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口腔科学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口腔学会主任委员、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编委等职。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孙涌泉即协助张光溥主任筹建了附属医院口腔科。他在口腔科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了四十多年,在口腔颌面外科专业有颇深造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是我省口腔颌面外科专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于195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支部委员。由于热心盟务,积极参政议政,被选为山东省第六届人大代表,他的人品和贡献为后人所称颂。
1979年,齐鲁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孙涌泉开展了腭裂整复改良手术——腭咽环扎术,属国内首创。腭咽环扎法对减少腭裂术后的复发、恢复正常的腭咽闭合功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因而连获山东省医学科技成果一等奖(1982年)及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85)。这一发明在全国反响很大,孙涌泉教授还在美国国际口腔学术会议作了交流和推广。他曾应邀赴日本讲学,介绍了包括“腭咽环扎术”在内的丰富颌面外科经验和技术,受到高度赞扬。他还主持完成了“腭咽环扎术”电化教学影片一部,于1982年获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学片二等奖。该手术方法直到现在仍在国内外医院应用着,其电化教学影片一直是口腔学课堂上的示范版本,并指导着一代代口腔颌面医生的临床实践,推动着口腔科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他历任山东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主任、教授,口腔系副主任和附院口腔科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口腔学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口腔学会主任委员、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编委等职,被选为山东省第六届人大代表。
孙涌泉教授治学严谨,平易近人,诲人不倦,备课仔细,讲解清楚,深受学生好评。他亲手培养的15名口腔医学硕士现今已成为我省口腔颌面外科界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力量。他在国家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并参与编著《中国现代医学》、《手术解剖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一版)、《简明医学词汇》、《外科肿瘤学》、《临床实习医师手册》等高校教材和专著。1988年11月,古稀之年的孙教授应邀赴日本讲学,交流了丰富的口腔颌面外科经验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