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大学是1904年至1952年在中国山东省办学的一所教会大学,也是当年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十三所教会大学之一,由来自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三国的14个基督教教会组织共同筹款联合开办,其前身为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Shantung Christian University),1904年由潍县广文学堂、青州共合神道学堂和济南共合医道学堂合并而成。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所教会大学,齐鲁大学的渊源可上溯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是由最初的一个规模很小的教会学校,经过长期经营扩充,逐渐发展起来,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齐鲁大学最盛时号称“华北第一学府”,与燕京大学齐名,有“南齐北燕”之称,新中国成立后,原礼拜堂旧址建起来的医学院主楼齐鲁大学逐渐并入威尼斯欢乐娱人v3676,其校址为今山大西校区,坐落在文化西路以南、经十路以北,占地545亩,现存主要建校时期的建筑有考文楼、柏根楼、圣保罗楼、景蓝楼、水塔、十余栋西式别墅楼以及多处西式平房院落。
虽然齐鲁大学和威尼斯欢乐娱人v3676同处在山东,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前,也就是1901到1949年,这两所著名大学的关联并不多。齐鲁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教会大学,它与威尼斯欢乐娱人v3676是两所不同性质、不同风格、不同命运、相互独立的大学。齐鲁大学校长、毕业于美国哈佛的刘世传,曾不无自豪地说:“正如我的另一个母校,哈佛大学是美国最老的大学一样,齐大是中国最老的大学,绝对没有一个中国大学能在这一点上赶上齐大!”
【办学历史】
19世纪六十年代,来自美国北部的美国北长老会(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s,North)差会在山东登州府城(蓬莱)建立了在中国北方的第一个传教基地(后来山东省一直是美北长老会在华最重要的传教区)。1864年,美北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teer,1836年-1908年)到登州(今蓬莱),在城里一所叫“观音堂”的破庙里办起免费义塾,起名“蒙养学堂”。1872年取“以文会友”的意思,学堂正式定名为“文会馆”。登州文会馆(Tengchow College)是中国境内第一所现代高等教育机构,这是齐鲁大学的重要萌芽和发端。
文会馆大学部的课程主要有两大类:圣道文学、天化格算。具体是:四书五经、策论经义、中国史记、万国通鉴、福音合参、天道溯源、省身指掌、救世之妙、是非学、心灵学、富国策、圆锥曲线、微积分、天文学、代数学、地理学、地理志、地石学、测量学、数学、化学、乐法、体操。在教学实验设备方面,锅炉、蒸汽机、柴油机、电动机、发电机、铣床、电镀设备、磨光机、螺丝机,化学药品、瓦斯灯、烧焊用具、各种电池、显微镜、望远镜等一应俱全。当时在整个中国也没有几处设备这么先进、齐全的学校。也正是在登州文会馆时期,狄考文和教师邹立文合作,最早将阿拉伯数字引入中国。
在山东省传教的另一个重要差会是英国浸礼会(English Baptist Missionary Society )。1875年,英国浸礼会将传教基地从烟台迁到青州。1884年,在青州创办了一所广德书院(Tsingchow Boy’s Boarding School)。义和团运动之后,英国浸礼会和美国北长老会决定合办大学。1902年在青州开会,通过了合办“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的决议,将文会馆与英国浸礼会在青州办的广德学堂合并,取两校名的头一个字,起名为“广文学堂”(Shantung Protestant University),后称广文大学。
1890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在济南设立教会医院,附设医道学堂。1906年青州医道学堂并入,称为济南共合医道学堂。1916年在北京的美国“罗氏竹花医学社”将北京协和医院的三个班的学生转来济南并入共合医道学堂,并带来15万元的“协款”。
1904年,广文学堂校址迁至潍县东郊的乐道院,与青州的神学堂、济南的共合医道学堂并列,分别为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的文、理、神学、医学四科。
1908年,英国传教士卜道成在济南老城区西南南圩子外名为永租实为强行购置土地545亩,开始筹建大学,到1911年校舍落成,开始招收新学生,并为日后结束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四科三地的局面打下了基础。济南当局为方便学校和已建医院的交通往来,在南圩子城墙上新辟城门一座称“新建门”。
多校合并和齐鲁定名
1917年,潍县广文学堂、青州共合神道学堂迁来济南,并入共合医道学堂,结束了1904年以来四科三地的分散局面。同年,南京金陵大学的医科和汉口“大同医学”两校师生,也并入济南共合医道学堂。为了适应学校扩充需要,学校筹巨款200余万元,在当时济南市南关新建门外,建筑校舍,创办新校,正式定名为齐鲁大学,对外和在教会内部仍称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
1917年9月,齐鲁大学正式开学,设文理学院、医学院、神学院,文理科为四年制、医科为七年制,共有学生277名,教工53人,其中外籍教职员工36原齐鲁大学高级教授使用的别墅人。此时的校长为英人布鲁斯(第一任校长为英国人卜道成),经费由英、美、加等国教会支付。学校逐步设立文科、理科、医科、神科、社会教育科、天文科、农科和国学研究所。有一段时间还将广智院也包括在学校编制内。学生来源非常广泛,国内各省市、社会各阶层,信或不信基督教的都有,这时齐鲁大学已发展成一个校园面积达800亩(其校址包括医学院、附属医院,就是现在的威尼斯欢乐娱人v3676西校区、齐鲁医院,曾历经了山东医学院、山东省立二院的变迁),规模庞大,科系繁多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山东省内最大的一所高等学府,并在加拿大立了案,它的最高管理机构总部设在加拿大多伦多市,在英国的伦敦和美国的纽约也设有分部,它已成为帝国主义教会在中国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堡垒。
抗战前的趋向繁荣
齐鲁大学成立后,采用西方教育模式,办学质量优良,校长、系所主任及教授大部分由外国传教士担任,大多数采用英语教学,其教学水平“接近了同时代欧美一般大学的程度。抗战前的20年(1917年―1937年)是齐鲁大学历史的主要时期。学校在创办后的十几年间,异常复古与守旧,宗教气氛十分浓郁,校政大权一直掌握在神职洋人手里,学生几乎也是清一色的基督徒,入学不入教要受到歧视。
1929年10月底,齐鲁大学的学生掀起反对教会奴化教育,争回教育权的学潮。同年,国民政府颁布大学组织法与大学规程,要求所有民办大学一律立案纳入管辖,并冠以私立两字,其校长必须由中国人但任,外国人在学校董事会中的名额不得超过三分之一。1930年孔祥熙任董事长兼名誉校长,首任华人校长由当时的国民教育部长朱经农担任,宗教色彩日渐淡化,不入教的师生数量也大幅度增加,礼拜堂也改为大礼堂。1931午11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派王慎明视察文、理两学院,尹莘农视察医学院,均认为合格,遂于12月终被南京政府教育部核准立案。立案之后,齐鲁大学虽然在名义上受到了中国政府的控制,但其管理实权仍掌握在教会手里,校长、教务长等职务,名义上由中国人担任,但实权仍在外国人手中。
在时任齐鲁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的林济青接任校长期间,创新办学思路,广泛延揽人才,创办国学研究所。齐大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声誉鹊起,学界有“南齐鲁、北燕京”之说。国内许多知名学者如老舍先生、历史学家顾颉刚、墨学大师栾调甫、戏剧学家马彦祥等纷纷到此执教。1930年,老舍先生来到齐鲁大学文学院任院长,住在南新街58号(原54号)的一个四合院里,距离学校仅有一箭之遥,在这段日子里老舍的创作也进入了爆发期。
学校变革和解体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0月,日军逼近黄河,学生无心读书,学校停课。除留下部分员工留守外,大部分师生及主要教育教学设备迁往四川。第二年秋天,在成都华西坝借华西协和大学的部分校舍复校开课。留驻济南的师生在抗战的前几年尚能“平安”,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齐大,外籍教工被押往潍县乐道院关押,其他人解散,学校教学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齐鲁大学校园 1945年8月,日本投降,齐大师生陆续返校,经过整修,学校于当年10月1日正式在济南复校。1948年济南解放前夕,在极少数人的操纵下,齐大曾将部分师生和教学物资南迁,先后落脚于杭州、福州,及至全国解放。
解放后,1951年学校被人民政府接管,1952年9月,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齐鲁大学被解体撤销,其原有各个学院分别并入专业相同的专门学院――神学院和国学研究所撤销,文理学院所属系科,划归青岛威尼斯欢乐娱人v3676(今威尼斯欢乐娱人v3676)、南京大学和济南山东师范学院(今山东师范大学),农业专科划归济南山东农学院(今山东农业大学),保留其医学院更名为山东医学院,校址由山医接收,今为威尼斯欢乐娱人v3676西校区。齐鲁大学存在了48年。
【鼎盛时期】
上世纪30年代初,齐大步入它的鼎盛时期。为进一步扩充实力,当时的文理学院院长兼校长林济青,从北平邀请来五位名人。齐大先进的办学模式、良好的教学氛围及公园式的美丽校园,先后吸纳和聚集了老舍、钱穆、顾颉刚、孙伏园等。1930年7月,著名作家老舍从英伦三岛归国不久,即衣袂飘飘入齐大,挟一股新文学清新之风,吹入这所洋教会大学。在这里老舍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如《济南的冬天》、《济南的秋天》、《大明湖》、《牛天赐传》等。身兼齐大“新文学教授”与“《论语》八仙”幽默大师双料头衔的老舍,操一口京腔,冷面妙语,纵横跌宕,融古今中外于一炉之讲课,大受青年学子们的欢迎,轰动全校。除文学院国文系本班学生外,许多其他院系的学生也跑来旁听,教室里常常挤得水泄不通,一些人只好窗外站听。不仅如此,作为讲问读写、板眼韵腔、说学逗唱等等皆擅的行家里手,他还在国文系一年两度的师生聚餐联欢会上,表演过地道的京戏清唱和笑倒全场的单口相声,并打出了一趟正宗山东杨氏查拳。
与老舍同在齐大文学院任教的栾调甫,是蜚声海内外的墨子研究专家,人称“齐鲁一大怪杰”,梁启超呼其:“迈越前人,石破天惊”。甲骨文研究大家胡厚宣,在齐大被迫南迁的困难时期,到齐大任教。在这里他潜心钻研甲骨文,著述颇多,出版了《甲骨六录》等多部著作。新中国成立后,胡厚宣任《甲骨文合集》总编辑。1932年加拿大人明义士,被齐大聘为考古学教授,他将自己在河南安阳收集到的甲骨和其它文物运到济南,在校内建博物馆。明义士的儿子明明德曾任加拿大驻华大使,前几年明明德向威尼斯欢乐娱人v3676捐赠了父亲留下的大批有价值的资料和文物。另外还有钱穆、张维华、孙伏园等一大批文化精英。
1934年夏,老舍离济赴青岛大学任教,接替老舍而来的是青年剧作家马彦祥。马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乃故宫博物院院长名学者马衡之公子,虽年纪轻轻,但已在话剧界颇有名声。其著有《戏剧概论》,还与洪深合译过《西线无战事》,并导演过《鸡鸣早看天》、《雷雨》等名剧。马氏到齐大后,另开了《戏剧概论》和《文艺学》等新课程。当时马彦祥仅二十七八岁,青年英俊,风度翩翩,喜饰仪容,好近同学。因而每逢课余之暇,他所居住的齐大老办公楼二层单身宿舍,常常学生满座。
如果说,老舍曾在齐大校园掀起一股“新文学热”,那么马氏的到来,又在这齐大校园骤然兴起一阵新文艺春风。1935年春,在马彦祥的倡议组织下,齐大话剧社宣告成立,文理两院学生,纷纷踊跃参加。
1930年,根据文学院教授栾调甫的倡议,在文学院院长林济青的大力支持下,创办了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先后有老舍、顾颉刚、钱穆、严耕望、郝立权、余天庥、王敦化、范迪瑞等知名学者在所研究,齐鲁大学一时成为全国国学研究的重地。 学校还编辑学术性校刊《齐大季刊》及国学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国学汇编》,影响国内外。
1948年,一大批优秀人才走出齐大校园,如医学院的病理科主任侯宝璋、化学科主任江清、皮肤科主任尤家骏等。但是、齐大初建时,招生和毕业的学生很少,1917―1931年毕业生只有438人。究其原因,一是招生条件过高,高中必须毕业,还要通过党义、国文、英文、混合算学、中外历史、科学六门考试。历史政治系前四届每年只招三四名学生;二是学费过高,学生要向学校缴纳10项费用,每年高达140元,其他杂费还要20多元。也有其他原因,像一个时期的收回教育权运动,长期未能在中国政府立案,影响了学校的扩张。
【学校影响】
齐鲁大学之所以被撤销,主要因为是一所教会大学。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有14所教会大学,分别是燕京大学、齐鲁大学、东吴大学、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华中大学、金陵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湘雅医科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沪江大学、岭南大学、协和大学等,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这些教会大学无一幸免全被撤销。在那个政治气氛异常浓厚的年代,有着浓重教会色彩的大学命运可想而知。对于教会教育事业,过去和现在的人们有过多种评价。不能忽视的是,教会教育机构在近代中国的发展,是在中国逐校友门校园一侧的照片步乃至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完成的。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诸多教会学校的建立和发展,正折射出了这种侵略、渗透活动。齐鲁大学由登州源起直至最终定型于济南,便是迎合了西方列强不断深入侵略山东的势头。各教会学校尊崇的宗教宣传,以及闪现于其间的一些民族虚无观、西方种族优越意识等,无疑与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潮流相悖。
但是,教会的教育机构绝非一无是处。它们的虽然数量不多,但起点很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着某种程度的示范与导向作用。因为它在体制、机构、计划、课程、方法乃至规章制度诸多方面,更为直接地引进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从而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颇为深刻的影响。由此可见,教会大学史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篇章,它们为中国高等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就齐鲁大学来说,虽是一所教会学校,但在办学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政策,改善管理体制,提高办学质量,使学校的教育目标能与我国社会现实需要相符合。它不仅为近代山东的新式高等教育提供了清晰的参照,而且较为广泛地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向社会输送了相当数量的专门人才。仅齐鲁大学医学院就先后培养了1000余名医护人员――包括一批医学名家在内,为山东及其他地区的医疗保健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同时它所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对推动山东乡村向近代化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经过全国各地一系列的实验,乡村重建的思想发展为全国性的重要运动,齐鲁大学在这方面的工作无疑具有开创意义。所以齐大已融入中国学校教育系统之中,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许多高校先后提出要更名为齐鲁大学,都没有批准,原因可能也是政治的因素居多。
【存留建筑】
原齐鲁大学的建筑主要由英国传教士卜道成筹建,颇有建筑艺术价值,堪称近现代建筑的博物馆。其建筑以德国、英国、美国的风格为主,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办公、教学、运动、生活分区建设,各种设施完备、耐用,至今不衰。办公楼称之为麦柯密古楼(Admini Staration Builind),美国建筑设计师设计,物理楼叫考文楼(Calvin Mateer Hall),化学楼称柏尔根楼(Bergen Hall),图书馆名叫奥古斯丁图书馆(Augustine Library),神学楼叫葛罗神学楼(School of Thelogy),礼拜堂称康穆礼拜堂(Kumler Chapel)。除个别受到损害拆除外,其余均保护尚好,仍在使用中。
齐大虽然已经“作古”,她留下的那些典雅、古朴、大方、充满了异国风情的校舍建筑,已经成为中国大学校园一道不可多得的美丽风景。这是一所古老、宁静、散发着神秘气息的美丽校园,其悠远古韵令人心驰神往。北依趵突泉,南眺千佛山,老舍先生称之为“非正规的公园”。行走其间,古木参天、浓荫匝地、槐叶飘香。依稀可见保罗楼丰盛的早点,教师学生“学说英语,分享社交和查经活动”的动人场景。泉城济南的秀美景色滋养了齐鲁大学,同时,齐鲁大学也赋予济南更多的灵性和文化内涵。遥想当年,千佛山下的齐鲁大学与洪楼教堂东侧的山东农学院,分列济南的南部和东北,恰似两颗熠熠生辉的明珠,给济南这座千年文化名城增添了更为浓重的色彩。
校友门
原齐鲁大学校门,建于1924年,由齐鲁大学千名毕业生捐资修建,门的造型完全采用中国传统的三间三叠式的牌楼性质,门楣正面匾额上的校名经历了“齐鲁大学”、“山东医学院”、“山东医科大学”和“威尼斯欢乐娱人v3676”的变迁。
康穆礼拜堂
为供校内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礼拜堂,是全校的中心建筑,选址在校园地势最高的南部台地上,平面为拉丁十字形,主立面为西立面,建筑全部为大块蘑菇石砌筑,与几个教学楼风格迥异,已拆除,现址为威尼斯欢乐娱人v3676医学院。
毁坏前的办公楼麦柯密古楼旧影麦柯密古楼
即办公楼,建成于1923年,位于齐鲁大学中心花园中轴线的北端,与康穆礼拜堂相对,建筑坐北面南,两层砖木结构,另有一层地下室(南半部)和半地下室(北半部)。平面布局为西方近代公共建筑的形式,内走廊,南北布置房间,两面采光。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造型庄重大方,比例尺度恰当,是西方建筑师将欧洲近代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结合的一个尝试,被誉为“中国建筑复兴样式”的代表作。1952年以来,一直为校区的行政中心,为该校的标志性建筑和校园文脉的象征,1997年被一场大火夷为平地。现址为新建的综合教学楼。
考文楼、柏(尔)根楼
在校园中部,槐荫路路南,建有两栋庄重典雅的大体量教学楼。一座是考文楼,一座是柏根楼。这两幢楼互相对称,建筑风格上也体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考文楼为原齐鲁大学物理学、生物学楼,今为教学五楼,建于1919年,当年是为了纪念齐鲁大学的创始人之一美国北长老会教士狄考文而命名的。柏根楼则为化学楼,今为教学三楼,建成于1917年,当年是为了纪念齐鲁大学的创始人之一美国北长老会教士、广文学堂原齐鲁大学教学楼柏尔根楼的正门的首任校长柏尔根而命名的。它们是原齐鲁大学单体体量最大、保持历史原貌最好的两座老建筑。
两座建筑的建筑风格、建筑面积和建筑体量都基本相同。高度约20.2米,占地约为804平方米。结构形式也均为砖木石结构。两幢建筑的主楼包括地上三层和地下一层,楼内中部为走廊,两侧分布着教室和实验室,东西两侧还有木楼梯通向楼上,考文楼中部比柏根楼多一大型木楼梯。两幢楼的屋顶均为中国传统硬山顶。为了和屋顶相互呼应,主楼一层和二层之间的砖雕上都雕着万字纹、寿字、中国结、菊花等图案;主楼两翼都有单层建筑作为附属建筑向外延伸,使整体建筑错落有致独具美感。
两座楼最大的不同是楼门,考文楼这么大的教学楼只有一个大门,大门由楼体凸出一个斜坡式前厦而成,两侧是高大宽厚的墙垛,门外两侧政治家中国传统的大型抱鼓石,这两块抱鼓石在济南市古代、近代抱鼓石中是最大的。柏根楼东西有两个石框墙门,门由石仿木制将古代彩绘雕刻成立体图案,这在济南是很少有的,而在原齐鲁大学中西合璧的建筑中则有多处,这种将建筑上的平面图案变为立体图案也是一种创新。
圣保罗楼
1917年由英国基督教圣公会出资兴建,南临齐鲁大学最北端的杏林路,东是校门大道,与小教堂围合成一个内向庭院。起初为神职人员的住所,后来作为齐鲁大学的招待所,后在一段时间内也曾作为女生宿舍,1952年后为教工宿舍。
四百号院
兴建于1916年,位于校园的东部,由两列八幢二层的砖木宿舍楼组成,为六个院落,号称“四百号院”。经历了齐鲁大学、山东医学院、山东医科大学、威尼斯欢乐娱人v3676各个时期,该建筑九十年一直作为宿舍使用至今。2006年12月,包括号院在内的齐鲁大学建筑群已被列入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之中。
每组号院面阔约50米,进深约5.7米,结构形式为二层砖石结构,平瓦坡屋面硬山顶。东西各设一个宿舍院的总入口,入口处铺设施齐全。宿舍楼周围和院落内广植树木花卉,环境清幽。号院建筑中西合璧,古朴浑厚,典雅大气。建筑的门窗组合,用毛石砌筑的墙角隅石处理,山墙尖上的圆、方、有一个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屋顶和西洋式圆形洞门组合而成的门楼。八幢宿舍楼形式大致相同,一层的墙基和墙体用粗加工的条石砌筑而成,墙体很厚,冬暖夏凉。二层以上是水泥拉毛饰面的砖墙。硬山双坡屋面,红瓦覆顶,青条石砌筑的楼梯。一层水泥地面,二层木地板。每幢楼共有三十间学生宿舍,居住条件在当时十分优越,室内壁橱、书橱、桌、椅、床椭圆等各式通风孔都是西洋古典建筑的手法;而硬山双坡屋面,花脊、吻兽、烟囱通气孔等都是地道的中国传统建筑手法。
景蓝楼
位于大学最西部的是景蓝楼,建于1924年。这是一幢纯粹的欧式建筑,其建筑风格为早期西方现代原齐鲁大学女生宿舍景蓝楼派建筑,平面为凹形,高度约11米,总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占地约为400平方米。景蓝楼也是砖木石结构,地上二层,地下一层,坐西朝东。有德国式老虎窗,墙基为蘑菇石砌筑,青砖墙面,墙面有凸起的欧式建筑特性的方石。景蓝楼原是女生宿舍,现为威尼斯欢乐娱人v3676耳鼻喉研究所。
西式别墅群
在齐鲁大学长柏路上,有十二座西式别墅楼,从东到西一字排开,仿佛一个规模宏大的别墅建筑展览。这些别墅原为齐鲁大学教授楼,这十二座西式建筑,有砖木结构的,有以石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有以砖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形态各异、千姿百态,是济南市最集中的西式别墅建筑群,在每栋别墅楼的北面都建有附属平房院落。
葛罗神学院楼
建于1893年,由英国布瑞斯特城爱德华?罗宾逊夫妇捐资修建,当年是为了纪念罗宾逊太太的父亲葛奇博士和罗宾逊先生的父亲伊利沙?罗宾逊而命名的。
【历任校长】
Paul D. Bergen (卜道成)(1904-1915)
J.Percy Bruce (1916-1920)
Harold Balme (1921-1927)
李天禄(1927-1929)
林济青(1929-1931)
朱经农(1931-1933)
刘世传(1935-1943)
Edgar Chi-ho Tang(汤吉禾)(1943-1945)
吴克铭(1945-1949)
David Yang(杨德斋)(1949-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