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傍晚,当冯昌坐下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的第一句话是,“咱们离远点儿,2米。”
冯昌是山大二院援湖北国家医疗队总感控员,感控是感染控制的简称。他接受采访时所说的第一句话可谓是出自职业敏感。
感控员意味着什么?冯昌说,这个岗位相当于医疗队的“门神”“安保”。医疗队队员进病区的时候,要保证其防护严丝合缝、把身体密封起来。因此,感控员要检查队员口罩戴得密闭性是否符合标准、防护服穿得是否到位、护目镜周边是否有皮肤暴露等。
医疗队联络员董红有一次特意在微信群里称赞冯昌说,冯昌负责医疗队的院感(医院感染管理)培训、防护物资质控,非常负责任,防护物上细微的小洞,都能被他检查出来。
“我就是个门神” 防护服穿得合格才能进
冯昌说,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阻断病毒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口罩。医护人员进隔离病房必须戴两层口罩,内层N95口罩,外层医用外科口罩,这样基本就能阻挡病毒。但口罩有时候密封不好,尤其是鼻梁处、下颌处以及面颊两侧,因此感控员要亲自查验,比如动手给队员去压一压鼻梁处,避免口罩有缝隙,然后再做密闭性试验,合格后方可进入隔离病房。
(冯昌为队员检查防护设备穿戴情况)
除了感控员的把关,医疗队在防护上还有另一层保障制度。队员进出病房、穿脱防护服必须两个人一组,以便相互监督,如果发现对方防护不到位或出现暴露情况,及时采取紧急预案。
新冠病毒的另一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因此要重点关注手卫生。医护人员除严格执行“手卫生的五个时刻(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又称为“二前三后)”外,脱防护服的过程中洗手要多达16次。
脱防护服的整个过程共21步,在4个缓冲间逐步进行,每脱一件都要做手卫生。此时医护人员工作完筋疲力尽,更容易出错而导致暴露。“身上11件防护装备,手一不小心就会碰到防护设备的外部,上面会有大量病毒,所以我们重点关注脱防护服的过程。”冯昌说。
冯昌说,感控工作不光是针对医疗队队员,保洁员,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本院的护士、医生,只要进隔离病区,都要检查。“我们感控员就是门神,任何人进门必须找我们报到,必须检查合格才能进。我们必须练就火眼金睛的本领,保证每位战友必须防护设施到位,否则可能酿成大祸。”
冯昌认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控工作有两条生命线,即戴口罩和手卫生,队员把这两条掌握好了,刻进骨子里,感染的风险就会很低。
与此同时,冯昌还要监测医疗队队员的身体健康状况。队员每天上报有无发热、咳嗽等新冠肺炎早期症状,有无其他身体不适,队员如出现身体状况异常,要及时向医疗队队医(医疗队领队、队长、组长及相关专业专家组成)汇报,以便及时会诊进行治疗。
“我们不希望任何人掉队,但是如果一旦高度怀疑感染,我们会启动紧急预案,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冯昌说。
防护服上一个漏洞就可能侵入数以亿计的病毒
冯昌老本行其实并非感控,他是山大二院麻醉科一名副主任医师。他认为,自己被任命为医疗队总感控员,原因有三:其一,他是一名具有18年党龄的党员,理应勇挑重担;第二,他工作已有16年,“同事都知道我责任心比较强,感控是个事无巨细的工作,我来做更放心”;第三点,他一直从事麻醉工作,手术室对无菌、院感等方面的要求特别高,他经常接受相关培训,有一定优势。
冯昌说,当初医疗队领队魏峰涛和队长马承恩就感控工作对他提过很多要求并寄予厚望,他内心也很忐忑,这毕竟是实战而非演练,他自己又非感控出身。马主任安慰他说,只要拿出平时工作的责任心来,肯定可以干好。
“当时压力确实很大。”冯昌说,他通过进一步查阅感控相关资料,咨询山大二院院感科的同事,以及借鉴其他医疗队的管理方案,结合医疗队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病区卫生防护方案、酒店驻地卫生管理方案、队员身体状况监测等方方面面的管理细则。
由于冯昌是兼职任感控员,他去负责麻醉工作时,便无人监管131人的医疗队员的防护。恰逢同济医院院感科要求各医疗队组建感控组,董红挑选了11名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加入感控组。其中,有部分人员原来在科室里做过感控员的工作。12位组员中,魏金娟专门负责申领物资、验收物资,同时也负责监督。
“很多爱心人士捐赠的防护物资不符合医用标准,我们都送后勤了。如果防护物资质量把控不严,后果不堪设想。”冯昌说。
“我最近一周也发现了不少防护服上存在问题,在衣领处、衣袖处及裤腿处发现小洞,看起来小米粒大小的漏洞,但有可能侵入数以亿计的病毒。”冯昌说,只有每位队员都安全了,整个队伍才能安全,才能保持斗志昂扬的战斗力,才能早日战胜疫情。毫不夸张地说,一旦有队员出问题,整支队伍都要隔离;一支队伍出问题,整个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战斗力马上削弱。
队员在隔离病房打个照面都要相互检查防护服
记者了解到,从2月9日来到武汉至今,医疗队的相关感控细则在不断调整、不断升级。
“问题是在工作中、实践中发现的,发现以后立即调整。”冯昌举例说,防护服由于是密闭的,穿上以后里面有空气,走起来整个人跟面包似的鼓着,经过门口时有可能会挂到门把手上。后来总结经验,拉拉链的过程中轻轻蹲一蹲,把气赶出来,“总结出这个赶气法以后,就没再发生过防护服被挂破的情况。”
再比如,医疗队驻地酒店的取餐处,起初没配备手消,后来也配备了手消,先做手卫生再取餐。另外,将房间进一步分成相对污染区、相对清洁区、生活区。
(医疗队制定的生活驻地卫生防护办法)
“感控听着是很简单的两个字。”冯昌说,但是医疗队131人,人员众多,感控工作量细致繁杂。尤其这支队伍比较年轻,20岁出头的队员很多,防护意识欠缺,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起初很多队员不知道自己检查防护物资,拿过来就穿。”冯昌接着说,刚开始也经常有队员穿防护服不到位的情况,最容易暴露的地方就是眼睛和鼻子的位置。
冯昌说,感控需要天天说、重点说、苦口婆心地说,要让队员养成良好的习惯,警钟长鸣。
作为总感控员,冯昌要求,在隔离病房,只要两个队员打照面,都要相互看看、检查,重点看面屏、口罩、护目镜是否移位,鞋带是否开了,防护设备之间有没有缝隙。
“我提出的口号是把感控刻进骨子里,就是让大家随时随地注意感控。”冯昌说。
记者也注意到,每天下午,同济医院都会组织接管其光谷院区的17支国家医疗队进行感控工作总结,并形成会议纪要。当天晚上,冯昌便将会议纪要发到微信群里组织队员们学习,并答疑解惑。
冯昌说,山大二院院领导、医疗队领队都高度重视感控工作,要求零感染,目前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自查、监督反馈等措施,医疗队的感控工作基本走上了正轨。
(本文转载自大众网·海报新闻,原标题:《医疗队的“门神”感控员:防护服穿得好才能过我这关进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