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 年毕业于齐鲁大学理学院药学系的王耀春,在少年时偶然游历齐大校园,童稚的她满怀兴奋地记着“最引我入神的是草坪旁的自来水管,开了水龙头就大喝几口,那般方便”。正是由于老水塔的建立,使得当时很少见的自来水设施在齐大得以应用,让使用者便利,使初见者讶异惊喜。原齐鲁大学校园内老水塔的建立,是为了满足教职工及学生生活用水之需要,建造于20 世纪20 年代。
建筑高约30 米,平面为正八边形,青砖
砌筑,有六条圈梁环绕塔身,形成了水塔的
水平线条,底层与二层之间环以腰檐。水塔
顶部覆以中国传统的八角攒尖顶,灰色筒瓦,
翼角起翘较大,形态灵动。整座水塔为五层,在一层至四层上,每一立面都留有一扇小玻璃窗户,这样的设计打破了砖石塔身的沉重感。
从水塔的整体设计来看,由于当时的建筑师并没有完全掌握中国古塔的细节与比例,大屋顶与塔身的交接处过于生硬,略显稚拙。同时,由于缺乏对中国古塔轮廓的熟练把握,尽管在细节处理上花费了很多心思,用于装饰的砖雕颇精美,但水塔的整体形态还是显得较笨拙粗壮。这兴许和它的功能也有关,毕竟它是用来蓄水便民的,粗壮的塔身使得储水量得到很好的保证,更好地满足了齐大师生的生活之需,当时人们形象地称其为“水楼子”。
总之,该建筑作为上个世纪初,中、西方建筑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和齐大具有独特功用的建筑体,无疑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较高的景观价值。虽然只是一座水塔,建造者却花费了如许心思,将其整体设计及局部细节的点缀均做得如此精良,可见当时的设计师、建筑者们对齐大校园的建设可谓用心至极!
2006 年省级文物保护名单中并未将该水塔列入。因为事实上,现存的老水塔也已不是起初建造的那一栋了,属于“复建”文物。原建筑于20 世纪90 年代末被大火所损毁,为恢复建筑群落的完整性,在原址上又重新建造了一栋水塔。为保证与其他建筑物的整体和谐,水塔的建筑形制也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尽量保持了原物的形态。
老水塔和煤气房 2008年的老水塔
关于“复建”文物是否属于重点文物的争论,在清华大学
复建的“二校门”问题上就曾激起过讨论。老水塔最初也因为它的这个复建身份受到了轻视,未被列入保护名录。由于维护不到位,重建水塔的破败外观已不全是建造时有意为之的“修旧如旧”,而是的的确确受到外界的严重侵蚀,加之环境的杂乱,所以看起来倒真是遗存范儿十足了!倘若不对它的历史细细探寻一番,倒真是难得知道它曾经的尊贵和荣耀呢。
2013 年5 月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名单中列入了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后,将老水塔也作为建筑群的构成部分而纳入其中,可谓是对它的重要性的重新认定。这也是以后人们的幸事,因为这一待遇将有助于未来的他们有机会再来亲近老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