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映像
齐鲁映像
当前位置: 首页 > 齐鲁映像 > 正文

顾颉刚,华西坝上求真知
2019-07-03 23:02     (点击: )

顾颉刚(1893年—1980年),江苏吴县人,历史学家。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历任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诚明文学院等校教授,北平研究院研究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院士。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应毛主席、周总理之请,负责校点《资治通鉴别》和《二十四史》。

 

“华西坝”是天堂

顾颉刚先生曾说他想要的生活很简单,只有两种,一种是“充军式”的生活,一种是“监禁式”的生活,前者是容许他到各地去搜集资料,开辟学问的疆土,后者是把他关在图书馆和研究室里,远去人事的纷扰。1939年9月至1941年6月与1944年7月至1945年1月客寓成都,在华西坝“五大学”之一的齐鲁大学主持国学研究所。第一次住了一年又九月,先在华西坝,后迁北郊新都的赖家院子。第二次住的时间只有半年,研究所已由郊区迁回华西坝鲁村。

第一次来成都之前,顾颉刚辗转过不少地方,1937年到过甘肃、青海两地,1938年又应熊庆来之邀去云南大学任教,但三地的生活对他而言并不是很惬意。1939年,游历昆明的齐鲁大学校长刘世传和历史系主任张维华前来拜访,表示欲在成都恢复该校的国学研究所,并礼聘他主持所务。1939年秋,顾颉刚踏上天府之国成都,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任齐大“中国古代史”课,并先后到郫县、双流、新津等地考察。

“在前方,枪炮的声音惊天动地,到了重庆是上天下地,来到华西坝使人感到欢天喜地。”这段话,是顾颉刚在华西坝演讲中的一段开场白,足以见出他对成都治学环境的满意程度。当年,流寓大后方的教师与学生流传着一个谈资,说 “华西坝”是天堂。

来到成都,顾颉刚居住于状元街附近的青莲巷,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设在华西坝。不久之后,由于人员增加,房屋不敷使用,顾颉刚又将研究所迁到成都北郊崇义桥的赖家院子(今新都区内)。此地远离市区,处于农田包围之中,环境更加安静。园内花木扶疏,池水静谧。

从喧闹归于平静,顾颉刚不由得感到身心轻松而舒坦。与抗战时来到成都的许多学者一样,他对这里的文化氛围也很满意,尤其是建立研究所必需的图书资料,在这个文化故都是不缺乏的,许许多多的旧书店成为他搜集资料的好去处,位于和平街16号成都著名的私家藏书楼“贲园”他也慕名前往过。华西协合大学图书馆藏有一位广东藏书家寄存的大批图书,顾颉刚通过协商,将这批书置于研究所,供研究人员朝夕查阅,可谓“软件”与“硬件”齐备。那时候,当东方的曙光尚未初现,当成都坝子的浓雾尚萦绕在农田,清晨大约六点之时,头发斑白、身材颀长的顾颉刚已身在他的办公室了。他的学生胡厚宣经常于此时听见老师办公室内传出琅琅的读书声,后来方知,顾颉刚是在反复念读自己的文章,以找到最佳语感而修订。

 

标点《二十四史》的梦想

在成都,顾颉刚最大的雄心是想实现他标点《二十四史》的学术计划,并与当时的著名出版家王云五商量过此事,王承诺如标点完竣,他将用一年的时间将其印刷出版。可这个计划何其庞大,他的研究所虽然先后请了钱穆、杨向奎、胡厚宣、沈镜如、孙次舟等人,再加所带研究生孔玉芳、张蓉初、严耕望、杜充简、钱树棠、许毓峰、魏鸿祯等人,但要将浩漫的《二十四史》整理标点出来仍是漫漫长路。

顾颉刚素来以大手笔的学术气魄而闻名,他年轻时的梦想是作四部著作,一是《帝系考》,二是《王制考》,三是《道统考》,四是《经学考》,总名为《古史四考》,后来又想编纂一部《中国民族史料集》,其学术胃口的确大得惊人,这成为他的优势同时也成为他的“短板”,那时候在学术圈之中,谈到顾先生的学问大都会说:“他的计划太大”而下一句便不肯说出来——“难以实现啊!” 就拿标点《二十四史》来说,顾颉刚后来自己也说要将其书“细细读过不是件容易事,这一部3243卷的大书,仅读下来即需时几年,再加上编辑和研究的工作,不是又需十年吗?” 不过,顾颉刚确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几十年之后,他在新的历史境遇之下主持《二十四史》点校,该丛书的标点工作才得以完成,虽然离他当时的构想,将史籍中散乱的材料串联、集合成为有系统的,可成为各种专史的材料集仍有很大的差距。

天才加勤奋是顾颉刚显著的学术性格,虽然他以有生之涯未竟毕生之愿,但仍以高产的史学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学术年谱》记录着他在成都期间耕耘的成果:1939年11月,整理写于昆明的学术著作《浪口村笔记》。12月,写毕《西庑读书记》,以读书于成都学宫之西廊而题此名。1940年,写作、发表文章及文集94篇(册)。《骆园笔记》一册以赁屋于华西坝骆园题名。1941年,写作、发表的文章有32篇。其间,还会外出考察古物古迹。这粗约的统计无疑反映了顾在成都的专志著述,果然是成绩不菲。

在教学与著述之外,顾颉刚还创办了《责善》半月刊,主编《齐大国学季刊》、参与《三大学研究所中国文化研究汇刊》和《中国边疆》月刊、《边回》周刊、《边疆丛书》的编辑,发起创立《史学季刊》,还担任了不少的学术职务。顾颉刚曾在给他的学生郑德坤信札中叙说自己的忙碌,说自己恨不得分身为两个人,以应付做不完的工作。看来,他在成都难得的“清静”,也只是远离了一些琐事缠绕,他的头脑却是不停地在为学术而运转着。古人所说勤奋读书人在车上、马上、厕上也不闲着,他是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了。

 

上一条:钱穆在齐大开“百家讲坛”
下一条:华西坝的烽火岁月
关闭窗口
  
Baidu
sogou